區域嚮導

櫻島地區

sozai_36

櫻島遊客中心

這裡介紹櫻島及錦江灣地質公園的概要情況,是地質公園的據點設施。中心播放介紹櫻島及錦江灣的短片,展示火山爆發歷史(熔岩分佈及地層)、火山噴出物(熔岩、落石、火山灰)、熔岩上的植被遷移,以及海洋生物等。

此外,企劃展示角策劃推出有關櫻島及火山的各種展覽,今後還將介紹各地的地質公園訊息。

設施資訊

sozai_45

月讀神社

月讀神社在大正火山爆發時被熔岩埋沒,1940年在此地得以重建。櫻島的神社祭拜的神全部面向山頂而列。居民對火山心懷敬畏,尊火山為神,懂得與火山共生息。附近立有高濱虛子的句碑。

設施資訊

sozai_30

熔岩海岸散步道

在全長約3公里的散步道可以觀察到大正熔岩和生長在上面的植被情況。

此外,這裡是觀察海洋的適宜場所,岩石潮浸區里生息著各種生物。從海岸附近到海底的部份地段有地下水湧出,形成汽水區。因此這裡也生息著瀕臨滅絕的螃蟹物種“白扇潮招”。

設施資訊
  • 距櫻島港約1公里(步行約10分鐘)
  • 門票 免費
  • 開放時間 無限制
  • 停車場容量 20輛

sozai_48

烏島展望所

在被大正熔岩掩埋的“烏島”島嶼之上修建的展望所。四周被大正熔岩覆蓋,其上現生長出大片黑松林。這裡也成為鹿兒島大學的試驗林,以超長期視點觀測草木皆無的新生熔岩高地森林化的過程。

設施資訊

sozai_50

湯之平展望所

櫻島各展望所中最靠近山頂的展望所,在這裡山體肌脈清晰可見,可辨認出受侵蝕影響以谷地地形分立的2座火山山體(北嶽和南嶽)。還可看到被侵蝕的泥沙堆積形成的扇狀火山山麓,從留存的考古遺跡中可獲悉與火山共生的繩文人的生活狀況及災害情況。破火山口噴發、大正火山爆發、植被遷移、幕末歷史、農業及人們的生活情況等,多彩的故事隱藏與無限風景之中。

設施資訊

pho_172

櫻島小橘子果園

櫻島西北部的扇狀地區,土壤排水性良好,日照充足(斜面效應及錦江灣日光反射)。這裡孕育出美味的柑橘。

櫻島小橘子的生長受惠于因泥石流沖泄形成的扇狀火山山麓。橘樹中不乏樹齡100多年的古木,更有一樹結橘24649顆的奇木。江戶時期曾為進獻給將軍的佳品。

設施資訊
  • 收穫期:12~1月前後

pho_174

櫻島蘿蔔菜園

蘿蔔菜園培育出世界第一大蘿蔔,榮登金氏紀錄。金氏紀錄重31.1kg,身圍119釐米。

菜園的土地處於混雜著輕石的荒地狀態。土壤肥瘦適度,排水性佳,容易保有養分和水分,環境優良,適於栽種蘿蔔。

設施資訊
  • 收穫期在一月至二月之間

pho_149

黑神埋沒鳥居

至今訴說著大正時期火山大爆發的災害遺產。輕石飛落并在此堆積,只1天時間便埋到了2米深。火山爆發后,居民曾試圖挖出被埋沒的鳥居,因時任村長主張“將其作為天的記憶流傳後世”而停止。作為揭示火山爆發情勢的珍貴遺產,直至今日,鳥居仍保持著當時被掩埋的原始狀態。

設施資訊

pho_163

黑神觀測點

現最適合觀察現在仍然活躍的昭和火山口的展望所。觀測點建於昭和熔岩之上,可以觀察熔岩堤防等火山地形、砂防設施、植被遷移等情況。

現流傳有昭和火山岩漿流下時,居於此地集落的人們拆房遷址,前往別地集落重建家園一說。

設施資訊
  • 距櫻島港約20公里(駕車約30分鐘)、停車場:無

pho_166

櫻島陸口

因大正時期岩漿泄流使得櫻島與大隅半島陸地相連的地點。櫻島一側長有黑松林,大隅半島一側則長有紅楠再生林,兩側的植被狀況迥然而異。從不同的地質情況中人們可以看到植被的生態變化。

在被大正岩漿淹沒的瀨戶村落所在之地,後於幕末時期建造出日本最早的西洋式軍艦“升平丸”。

設施資訊
  • 距櫻島港約14公里(駕車約20分鐘)

pho_146

有村熔岩展望所

可同時觀賞到大正熔岩和昭和熔岩的展望所。岩漿噴流相隔30年左右,人們也可從植被的變化情況感知這一差異。此外,人們可以觀察到安山岩塊狀熔岩、流紋岩圓頂熔岩、火山碎石流堆積形成的白沙高地等各種火山地形。

設施資訊

pho_152

東櫻島小學櫻島火山爆發紀念碑

石碑刻有大正時期火山爆發前的徵兆以及爆發時人们的應對情況。

碑文寫到“居民不論理,感異即應防患於未然,此為重中之重……”,表達了對測候所的不滿,強調了火山大爆發的防禦準備。此碑亦被稱為不信科學之碑。

設施資訊
  • 距櫻島港約6公里(駕車約10分鐘)、停車場:無

錦江灣地區

pho_169

沸水(火山熱水噴氣現象)

海底破火山口噴出的火山氣體現身于海面的奇觀。這一現象被當地漁師稱為“沸水”。

在這裡人們可以切身感受到海底活火山的存在。這裡有薩摩羽織蟲的棲息地(世界最淺水域)、熱水噴出孔(冠狀裂口)、稀有金屬(銻元素等)、酸性水塊海等世界稀有的海底環境。

pho_161

新島

江戶時期火山爆發(安永爆發)時,海底也發生了噴發,岩漿聚積,海底隆起,形成海島。海底隆起時形成了諸多斷層。

該島嶼由被稱作新島輕石的水中火山碎石流堆積而成。據推測,其為約16000年前的海底破火山口的噴出物質。除此之外,這裡還有約5000年前的貝化石層,可親手觸摸感受。

Tontoko

拖網捕撈

拖網捕撈主要以居住在深海的大管鞭蝦和甜蝦爲主。大管鞭蝦肉質豐滿,口感脆爽,味道甘甜。但是由于容易變質只能在當地食用,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蝦類。
錦江灣的最深處爲主要的捕魚地點,這種傳統的捕魚方式需要娴熟的收繩技術。將近2000米的長繩向後拉伸,然後將漁網下到海底,再慢慢收網。

Amberjack

鰤魚、紅甘鯵的養殖

錦江灣利用最深處水深超過200米的內灣、平靜的海域特性等,紅甘鲹、鰤魚等魚類的養殖十分盛行。
鹿兒島縣錦江灣養殖的紅甘鲹生産量位居日本第一,其味道和品質在日本全國享有盛譽,尤其是在關東地區,紅甘鲹作爲高檔魚類深受歡迎。

鹿兒島市區

sozai_92

寺山公園

可以觀察姶良破火山口、錦江灣腹地及櫻島的展望所。錦江灣腹地屬破火山口地形,約29000年前的火山大爆發催生出這裡的白沙高地。

眺望錦江灣,其腹地海域的海底有海底破火山口,形成水深200多米的深海。這裡可以看到的只是櫻島的北嶽部份,南嶽則幾乎不見蹤影,呈現出富士山一般的火山型地貌。此外,人們還可以在此觀察到櫻島西北斜坡的扇形火山山麓。

設施資訊

  • 從鹿兒島中央站駕車約35分鐘
  • 停車場容量 10輛

sozai_109

原五社神社

江戶時期火山大爆發(即安永火山爆發)后, 黑神地區的居民移居至此形成集落并修建了該神社。他們從故鄉的神社請神祭拜。黑神地區現在的腹五社神社雖然沒有取用“原”字,但腹五社神社就是最初的原五社,據傳明治以後才被更名為腹五社。江户时期火山大爆发(即安永火山爆发)后,黑神地区的居民移居至此形成集落并修建了该神社。从故乡的神社请神祭拜。黑神地区现在的腹五社神社虽然没有取用“原”字,但腹五社神社就是最初的原五社,据传明治以后被更名为腹五社。

設施資訊
  • 從鹿兒島中央站駕車約30分鐘 (無停車場)

sozai_103

仙巖園

薩摩藩主島津家族的別邸遺跡,江戶時期,集成館事業(亞洲最早的近代西洋工廠群)在這裡開展。

庭院運用借景技法,取櫻島為山,錦江灣為池,構思巧妙,景色開闊,獨具風韻,1958年被指定為國家級名勝景地。江戶時期著成的南九州地誌《三國名勝圖會》中,仙巖園的櫻島風景以名勝之姿頻現,這裡也是鹿兒島八景之一。

設施資訊

sozai_95

石橋紀念公園

遍佈鹿兒島市的溶結凝灰岩是鹿兒島地塹的破火山口噴發時的噴出物(火山碎石流堆積物的溶結部份)。質地較柔軟,易於加工,作石材用,鹿兒島也因此形成了發達的石文化。

江戶末期由岩永三五郎主辦的“甲突川五石橋”,除被沖毀流失的橋樑外,其餘3座石橋(西田橋、高麗橋、玉江橋)都已移址復原。公園裡的石橋紀念館展示了五座石橋的歷史及架橋技術等,是石文化的象徵性設施。

設施資訊

sozai_97

城山

姶良破火山口爆發時的噴出物白沙(火山碎石流堆積物的非溶結部份),形成了鹿兒島特色的白沙高地(火山碎石流高地)地形,白沙自古便被用於農田、牧場、城市建設等領域。

特別是利用白沙高地地形建成的山城是鹿兒島特有的城郭形態,這裡是薩摩藩藩主島津家族居住的鹿兒島城的遺址。

設施資訊

sozai_106

城市軌道電車綠化帶

城市軌道電車綠化帶(總長8.9公里,面積約3萬㎡的草坪綠地)有助於緩解熱島效應,綠化城市空間。“白沙綠化地基”等具有良好的混凝土塊化、保水性、斷熱性及耐壓性,我們用劃時代的卓越方式進一步實現白沙地質優勢。地表低溫得以改善,城市環境得到美化,成效顯著,博得市民好評。

設施資訊
  • 軌道電車鹿兒島站至淚橋站區間

姶良市區

Ryumon falls

龍門瀑布

龍門瀑布高46米、寬43米,氣勢磅礴,入選“日本瀑布百選”。形成瀑布的基岩是安山岩,由岩漿滲入稱爲國分層群的地層冷卻硬化而成,可以看到豐富美麗的柱狀節理。

設施資訊
  • 35分鐘從鹿兒島中央車站開車
  • 停車位:10輛

Shigetomi Coast Tideland

重富海岸的海灘

錦江灣的大型海灘上棲息著300多種生物,在淨化海水水質和支持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海岸可以180°眺望櫻島和姶良破火山口壁,同時遠處可眺望霧島山脈。

設施資訊
  • 35分鐘從鹿兒島中央車站開車
  • 10分鐘從姶良IC開車
  • 停車位:100輛

Shirakane-zaka

白銀坂

薩摩藩主要街道“大口筋”的一部分。全長2.7公裏的石板坡道,高低差在300米以上。破火山口壁的崖頂是眺望櫻島的絕佳位置,同時還修建了散步道和展望台。被指定爲國家曆史遺址和文化遺産。

設施資訊
  • 35分鐘從鹿兒島中央車站開車
  • 10分鐘從姶良IC開車
  • 停車位:8輛
  • 10分鐘從姶良站步行

Nagisa Museum

重富海岸自然交流館海濱博物館

該博物館由NPO法人楠木自然館運營,楠木自然館以重富海岸爲據點持續開展環境保護活動。這裏可以觀察潮間帶,趣味學習錦江灣周圍的各種生物。

設施資訊

Ishigura Museum

石蔵博物館

白金酒造廠創建于1869年。現有的石蔵由加治木石建成,用于釀造燒酒,十分注重傳統。另外,這裏還可以參觀生産過程,了解紅薯燒酒的曆史,裏面還設有商店。這裏登錄爲日本國有形文化遺産。

設施資訊
  • 40分鐘從鹿兒島中央站乘車
  • 停車位:23輛
  • 休息日:週三、暑假、年底年初

垂水市區

Sarugajo Valley

猿城溪谷

猿城溪谷位于高隈山腳下,被指定爲縣立自然公園和大隅自然休養林。清澈的溪水在綠樹叢中潺潺流淌,奇形怪狀的花崗岩石和各種巨石形成了美麗的溪谷,構成了治愈的空間。

設施資訊
  • 40分鐘從鹿兒島港乘車
  • 停車位:60輛

SarugajoValleyReststop

猿城溪谷森之站垂水

這裏是位于高隈山腳下的猿城溪谷的基地設施,提供溪谷遊覽和登山體驗等項目。另外,這裏還配備了四季皆宜的住宿設施(小屋),遊客可以在此親密接觸大自然,享受交流互動等體驗型觀光。

設施資訊
  • 40分鐘從鹿兒島港乘車
  • 停車位:24輛

拖網捕撈

拖網捕撈主要以居住在深海的大管鞭蝦和甜蝦爲主。大管鞭蝦肉質豐滿,口感脆爽,味道甘甜。但是由于容易變質只能在當地食用,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蝦類。
錦江灣的最深處爲主要的捕魚地點,這種傳統的捕魚方式需要娴熟的收繩技術。將近2000米的長繩向後拉伸,然後將漁網下到海底,再慢慢收網。

鰤魚、紅甘鯵的養殖

錦江灣利用最深處水深超過200米的內灣、平靜的海域特性等,紅甘鲹、鰤魚等魚類的養殖十分盛行。
鹿兒島縣錦江灣養殖的紅甘鲹生産量位居日本第一,其味道和品質在日本全國享有盛譽,尤其是在關東地區,紅甘鲹作爲高檔魚類深受歡迎。

垂水服務區Yuttari館

位于霧島到櫻島、佐多岬到鹿兒島市的路線上,是通往大隅半島的門戶。
這裏提供天然氡溫泉和足湯,以及來自錦江灣的新鮮紅甘鲹,旨在提供體驗型旅遊,促進與城市地區的交流互動。
另外,這裏還能將櫻島、錦江灣深處和霧島山脈盡收眼底,因其壯觀的景色和治愈效果而在 2017 年 “TripAdvisor貓途鷹想去的車站”排名中名列第四。

[繁体語]火山と人と自然のつながり 6つのストーリー
  • 桜島・錦江湾ジオパークエリアガイド
  • 桜島のオキテ
  • ガイド情報
  • モデルコース